阅读历史 |

74.第 74 章(2 / 3)

加入书签

岁平定江东,不过七年,这里面还包括了投靠袁术的那段时间门,真说是平定江东,其中时间门不过只有六年。】

【兴平元年击败扬州刺史刘繇,兴平二年周瑜来投,起因是孙策在历阳,遣书呼周瑜。周瑜带着五百人,以及船粮器杖,星夜驰赴,孙策大喜,对着周瑜就说,吾得卿,谐也。】

【建安二年,袁术称帝,孙策去书信责备而绝之,算是彻底从袁术的附属中彻底脱离了开来,从袁术部将,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诸侯,而且还是占据大义的那种,这事可谓是半点挑不出错来。】

【建安三年,被封吴侯,是的,孙权的吴侯是从这来的。】

【当然也是这一年,周瑜给孙策带回来了一个鲁肃,只不过孙策赶得时候不好,这个鲁肃对于孙策来说是一个体验卡,鲁肃祖母亡,还葬东城,不过众所周知,鲁肃最后还是回来了,只不过是孙权的臣子,不过这个就是后话了。】

【建安四年打刘勋大胜,顺便孙策和周瑜在这一年,顺便成了连襟。】

【建安五年,孙策并江东,正赶上北方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,孙策决定直冲许昌,迎汉帝。】

【只不过这件事情还未来得及实施,孙策遇刺身死,究其原因,就是之前杀人的太多了,自己又不加以防范,只不过这一次是许贡的门客罢了,远在孙策要将渡江北袭许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,远在另一边的郭嘉曾经料定,策新并江东,所诛皆英豪雄杰,能得人死力者也。然策轻而无备,虽有百万之众,无异於独行中原也。若刺客伏起,一人之敌耳。以吾观之,必死於匹夫之手。】

【是不是英豪雄杰这里面可能有些水分,但是就结果而言,的确一言中的。】

曹操听着方镜中人的话,到底还是叹了口气。

当年奉孝说此话的时候,绝大部分人都难以理解,毕竟一方之主死于刺客这种事情,虽然还没到过于离谱的程度,但是也是实在很难随便相信,尤其是孙策还是以武著称的一方诸侯。

虽然骄躁,但是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。

正巧那个时候想必本初式微,若是孙策真的出兵,内外夹击怕是不好。

不过伴随着孙策身死的消息传来,江东动荡,不过他那个时候正在和本初对峙,倒也没精力去管江东如何,最多也就是看看给些好处能不能自反。

只是很可惜,最终孙权平定了江东之危,等到他出江东的时候,局面已经截然不同了。

若是那个时候奉孝还在,一切或许会截然不同。

曹操心下感慨,到底还是叹了口气。

【不过除此之余,也不由得让人有些好奇,孙策这要袭许都的计划,到底是怎么传得这么精准的?甚至让人怀疑孙策是不是真的想打许昌。】

【只是不管孙策到底何意,后世之人已经不得而知了。】

【不过假设孙策真的发兵,怕不是历史就真的改写了,那个时候本就是曹操的危难时刻,就要是来这么一下子,到底是要分兵抵御的,最终的结果有极大可能曹操直接跟着袁绍混日子去了,不过鉴于袁绍命不久矣,可能这日子也混不了太久,到底还是要自立门户。】

【但是与此同时,孙策的下场显然不太好,荆州还没打下来,就去北上打许昌,要不就是一腔热血在汉室,而且是大张旗鼓的那种,要不然就是给袁绍当外援去了。】

【就以孙策的野心来看,实际上更像是声东击西,或者适当积攒一下政治声望,忠贞汉臣,一腔热血,讨伐曹贼。】

【再加上刘表和孙策有仇,以及荆州的重要性,怎么看即便是孙策活着更大的可能也是要打荆州。】

【假设打下来了,孙策直接占据荆扬,别管是襄樊还是合肥,两路随便跳着打,刘备八成没机会投靠刘表,就直接去蜀中了找刘璋当客将了。】

【如果打不下来的情况下,一切按照原本历史走向而走,日后孙策也定然不可能安居一隅,八成是要找准机会时刻都要去打天下。】

【等不到曹操想要一统天下,自己就主动试图推过去了。】

【孙权说不定就能跟着孙策抵达他忠诚的合肥。】

“张公,合肥不是敌人所在吗?”孙登看向张昭,继续问道。

“……”张昭,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,“老夫才疏学浅,以至于也有些听不明白,不过此事公子可以暂且搁置。”

“为何?”孙登睁大了眼睛有些不解。

“此事并不重要。”张昭道,“不必纠结着细枝末节。”

所以也不要等主公回来问主公。

而也伴随着这句话,旁边的目光最终转变成了敬佩,张公不愧是张公,吸引住少主的视线,而不是祸水东引到他们身上。

孙登有些迷茫,不过到底还是点了点头。

远在另一边乘船去合肥的孙权不由得打了一个喷嚏,谁在想他?

还是方镜那边又出了什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